9月24日上午,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活动中心内丝竹悠扬,第13期“桥边丝语”葫芦丝课堂如期开课。12名学员手持葫芦丝,随着老师的指挥轻按音孔、缓缓换气,《月光下的凤尾竹》、《婚誓》等经典乐曲的片段在室内流淌,标志着这一持续近三个月的公益课堂迎来阶段性成果——经过13期系统教学,学员已基本能独立吹奏1至2首完整乐曲十大配资排行,真正实现“学有所成”。
“桥边丝语”葫芦丝课堂是社区共建单位济宁市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在大石桥社区设立的文体活动指导服务站项目,邀请济宁市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优秀师资开设“桥边丝语”葫芦丝课堂。服务站选派5名具有专业教学资质的离退休干部担任授课老师,根据参与居民的学习节奏,采用“零基础入门+进阶提升”分阶段教学模式,每周三上午10:00——12:00、下午3:00—5:00在大石桥社区活动室线下授课。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累计吸引了辖区退休老人、全职妈妈、少年儿童等不同群体共计130余人。
“刚开始拿葫芦丝都觉得手忙脚乱,现在能完整吹完《婚誓》,多亏了咱们的葫芦丝课堂!”62岁的学员李阿姨笑着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她回忆,首期课堂上,多数学员是“零基础”,连葫芦丝的构造都不熟悉,老师从“如何握管”“怎么换气”等最基础的内容教起,每节课都耐心纠正指法,还针对不同学员的进度单独辅导。为帮助大家巩固练习,老师还录制了分解教学视频发在学员群,方便大家课后复习。
展开剩余36%第13期课堂上,指导老师先带领学员复习了前12期学过的指法组合和节奏类型,随后重点指导《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感表达。“这首曲子要吹得轻柔舒缓,换气时尽量不留痕迹,就像傣家姑娘在月光下漫步。”指导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学员们跟着模仿,指尖在音孔上灵活跳跃,悠扬的旋律逐渐变得连贯流畅。课后,12名学员依次展示,从《小星星》的轻快活泼到《婚誓》的温情脉脉,每个人都完成了1首乐曲的独立演奏,赢得在场同伴的阵阵掌声。
“桥边丝语”葫芦丝课堂不仅让居民掌握了一项新技能,更搭建了邻里交流的平台,不少学员从“陌生人”变成了“乐友”,课后常自发组织练习。下一步,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将继续推进该项目,计划开设进阶班,邀请学员参与社区文艺汇演,让葫芦丝的悠扬旋律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名片”,助力打造“邻里和睦、文化暖心”的幸福社区。
(供稿单位: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 邵秋童)十大配资排行
发布于:山东省老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